依托新型农村社区,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及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统筹推进公共服务、经济、政治、文化、组织等“集聚式”发展,是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党建博士韩冰对诸城构建社区化农村基层组织体系答卷的评语。
在诸城,令人津津乐道的基层社会管理花絮俯拾即是。
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
新闻故事 密州街道东山社区姜永亮原先仅靠5亩薄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适逢社区成立大森林特种动物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姜永亮报名加入合作社,第一年就摘掉了“穷帽子”,出栏水貂800多只,收入8万元。如今,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972家,引导10.7万户居民加入了合作社。
采访感言 以农村社区为单元,选举产生208个社区党委(党总支),打破以村庄为界设置党支部的模式,创新设立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个体工商业、社会事业发展等各类服务型党支部,引领推动了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增强了党组织服务功能,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方面的全覆盖。
建立自我管理新机制
新闻故事 辛兴镇东辛兴社区党委书记赵金銮说,通过党务公开,把党的“家底”亮给老百姓看,社区群众猜疑少了,心气顺了。
该市建立健全群众自我管理制度,积极组织社区群众参与讨论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合作经济发展等规章制度,各社区民主决策集体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8500多件,民主解决有关土地、低保等热点问题1.3万件。
采访感言 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组织、设立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推行党委(党总支)初议制、联席议事制、决策听证制、公开办理制和民主评议制“五制”工作法,探索建立农村基层自我管理新机制,提高农村基层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水平,是体现以人为本、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途径。
探索协同参与新机制
新闻故事 农闲时节,石桥子镇大朱苏铺社区的秧歌队总会准时出现在傍晚的社区广场上。这支秧歌队是社区妇联、团委发动20多名居民组成的。
如今,走进诸城农村,扑面而来的不仅是宽敞的柏油路、整齐的绿化带、健全的公共服务机构和文体活动广场,更有208处农村环境改善的“着力点”和农村文明创建的“辐射源”。社区群团组织及行业协会、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等新型社会服务组织,联手、联动、联谊,形成了社会管理的强大合力。
采访感言 配套完善社区群团和经济社会服务组织,探索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协同参与新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和谐稳定、共建文明社区,有利于凝聚各类组织参与管理社会事务,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使农村社区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文化家园。(作者:王树伟 王刚 傅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