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变化大、创新社会管理任务迫在眉睫的问题,丰城市动员各级党组织,组织广大党员积极融入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坚持“强化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惠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联管责任,凝聚创新合力。出台《丰城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市乡两级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第一责任人,公安、司法和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和社会力量协同负责,同时,依托市乡两级和谐平安联动中心,分别设立了市、乡两级社会管理创新服务中心,各行政村(社区)成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室,并推选出3248名农村(社区)无职党员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岗位履职,形成了城乡单位联动、党员领导齐抓共管的格局。此外,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56个;推进社会管理小区化,城市社区管理服务人数从原来1-2万人减少为2000-3000人,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分责任小区管理,夯实了社会管理创新组织基础。
二、开展三大活动,深化管理创新。一是开展“流动大接访”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每半月带领政法、信访等部门干部巡回到各乡镇开展一次接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今年以来,共处理群众反映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医患纠纷、山林权属纠纷等方面的问题141个。二是开展“网络问政”活动。在全省县市率先开通了“网络问政网站”,建立健全市委书记与网友每年一次互动交流会制度、部门单位政务信息公开和网络发言人制度,共有效化解网络涉稳问题98个,吸纳群众意见建议120多条,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近300件。三是开展“大村庄整治”活动。3月份以来,在全市抽调组织、宣传、政法、公安、信访等部门单位党员干部1200余人,对124个千人以上的大村庄实行综合整治。目前,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问题826起,消除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126个,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建立亲民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建立“五同五学”服务群众制度。从2002年开始,每年两次,选派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开展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进步”活动,让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宣传政策、排解矛盾。全市党员干部参与“五同”活动12000余人次,走访群众6.5万多户,为群众办实事5000多件。二是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坚持和完善市领导包乡及重点项目、乡领导包村、一般干部驻村、村干部包组制度,各联系点干部深入重点区域、重点村组访民情解民难,共收集各类民情信息1600多条,解决苗头性问题35个,并将全市2043个农村祠堂改造成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三是建立党员公开承诺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围绕“群众的难我来帮,群众的忧我来排,群众的结我来解”公开承诺为民办实事,顺利完成了市连续5年将新增财力的70%以上、累计超50亿用于民生工程的教育“三集中”、卫生院新(扩)建、敬老院新建、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建设等重大民生工程108项、实事1620多件,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甘国星 黄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