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因为一项调查,最终否决了大川西路拓宽道路的计划,政府做事越来越民主了。”古交市一韩姓市民对记者说。他说的调查是太原市政法委今年的一项创新课题——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去年11月,中央政法委、综治委确定了35个市、县(市、区)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太原是7个省会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太原从改善民生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但社会管理水平仍亟待提高。“一些僵化过时的管理理念,一些循环叠加的社会矛盾依然存在,群体事件多、信访总量大、矛盾化解难的状况尚未改变。”太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柳遂记说。
年初省城确定了11个重点创新项目,现在项目进展如何?7月底开始记者跟随政法委相关工作人员对部分创新项目进行了采访。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拆迁改造前先评估
杨家堡社区是太原市第一批“村改居”“城中村”改造社区,改造工程涉及366户村民、5家企事业单位、350处村民宅基地、215户居民住宅,总拆迁面积56万平方米,拆迁规模较大,涉及群众较多。
小店区根据 《太原市小店区重大社会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太原市小店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等,以平阳街办为责任主体,围绕可能存在的稳定风险,通过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居民座谈、开展民意测验、进行问卷调查(先后两次发放调查摸底表373份和350份,同意拆迁户分别占回收摸底表的89.1%和80.02%)等。
最终该项目风险评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百分比评价为科学性20分、合法性20分、可行性35分、稳定性20分,总分95分,为第三级(绿色)。据此,小店区做出了准予实施的评估结论。目前,经风险评估后实施的项目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创新亮点
今后涉及职工分流或职工利益变动的国有企业 (国有控股企业)改制、重组、上市等事项;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事项;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制度重大改革事项。涉及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及促进就业政策等重大调整;社会救助政策重大调整等。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等住房保障政策重大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中的房屋征收补偿、居民安置等政策重大调整,房地产市场、物业服务管理等政策重大调整等必须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同时,单项决策涉及利益相关人500人以上、单项工程项目涉及房屋征收户50户以上必须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规范发展房地产开发
非法施工终被联合执法制止
从去年7月份开始,“天恩福苑”项目在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施工将近1年时间。按照相关规定,太原市执法局从项目开建以来就一直对该项目进行干预,但都无成效。
对于“天恩福苑”项目阻挠执法、拒不停工的问题,太原市执法局联合住建委通过采取停止其招投标、收回安全许可证、降低资质等措施强行使该工程停工。同时联合自来水公司、市供电分公司协助对该工地采取停水、停电等措施,该公司被强制停工。为了杜绝此类事情发生、规范省城房地产开发市场,省城成立了“太原市城乡规划局指挥督察中心”。
创新亮点
下一步太原市将建立房地产联动执法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共同对全市房地产开发市场进行联合执法检查,重点对集体土地开发、无证越证建设和无证销售行为进行全面查处和整顿。建立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解决信用体系不健全,退出惩戒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对拒不配合仍继续违规开发建设销售的建设、开发企业,特别是严重违规的企业采取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停止招投标、清出建筑市场等措施,严惩违规当事人。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加强与规划的衔接,土地出让后不得再行调整容积率。对认定为闲置土地的,要按照闲置年限分类处理等。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调处体系化解纠纷
2009年,太原东铝铝业有限公司因在改制过程中解除与部分职工的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处理不当,导致91名职工集体上访。太原市人社局把上访职工引导到仲裁程序上后,仲裁庭通过认真分析案情,感觉到如果按法律政策强行裁决下去,肯定有一方要继续上诉,不利于化解矛盾。经过仲裁庭艰苦细致的调解,争议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成功地化解了一起仲裁人数多,案情比较复杂,社会影响大的集体争议。近年来,太原市劳动争议的调解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已达到30%以上。
创新亮点
注重以人为本,将 “以和为先”的理念贯穿到调解仲裁工作全过程。立案受理窗口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后,负责立案的同志对基本事实清楚,争议不大,明显属单位违法的案件,通过电话和申请人单位取得联系,督促用人单位及时纠正违法行为,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发挥“调解建议书”的作用,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仲裁委员会先接收材料,给申请人出具“调解建议书”,促使争议双方通过调解解决问题,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达成调解协议的,及时纳入立案程序。经过庭审把争议的事实和争议的焦点搞清楚后,仲裁庭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调解上,对当事人耐心细致,和风细雨,给他们分析事实,讲解法律政策,达到双方当事人和解的目的。同时,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和管理,变被动监察为主动防御,基本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跟踪及时、覆盖城乡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网”,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进行全面动态监管。(记者曹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