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促和谐——诸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纪事
在这里,一支支社会力量得到整合,一起起矛盾纠纷得到排解,社会不和谐因素不断减少;
在这里,一个个党组织转变管理理念,一名名党员竞相为民服务,社会和谐因素不断增加;
在这里,一项项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一条条长效举措惠民生得民心,社会活力不断激发;
……
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和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诸暨市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四则运算”,呈现出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连续6年被评为省“平安县市”。
“减”——整合资源,消除管理空白
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枫桥镇很多人都会把“丢面子”的事向他倾诉;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镇上的居民发生矛盾,都乐意接受他的调解。
他叫杨光照,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民警,当地百姓都称他为老杨。
老杨在枫桥派出所工作20多年,处理调解的各种案件和纠纷2000多起,曾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去年8月,老杨退休,老百姓舍不得他走,他只好警服换便衣,负责“老杨调解中心”。
老杨记了70多本调解日记,有一套独到的工作方法,但他告诉记者:“我的个人能力再强,也远不如集体的力量强。”
由调解组织、相关职能单位和司法部门组成“非正式联合调解小组”,正是老杨的拿手好戏。“老杨调解,特别公正,我很服。”村民曹园晚的丈夫去年在老板陈某的蚌塘工作时,因脑血管破裂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老杨召集派出所、司法所等5个基层所和两个村组成联合调解小组,使这一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如今老杨早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诸暨,一张组织严密的“大调解”网络已经形成。
“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发生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诸暨市委书记王继岗说,通过整合,诸暨市的大调解组织网络覆盖市、镇、村,同时还成立医疗、交通、消费、劳资、婚姻家庭等六大专业调解机构、270多家行业调解机构和众多民间调解工作室,“常见的矛盾纠纷,几乎都被网进去了。而在调解组织中唱主角的,往往是党员。”
记者在枫桥镇看到,集公安、司法、工商等力量的综治工作中心,不仅设有服务大厅,还由镇党员干部带头,实行“工作日坐诊、双休日出诊、不定期会诊”的“三诊”矛盾化解工作机制。
“‘三诊’构建‘绿色通道’,实现新形势下社会各类矛盾全方位调处、一站式解决。”枫桥镇综治中心副主任吴建云说,去年绍诸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涉及大量拆迁任务,矛盾纠纷100多起,最后全镇通过“三诊”合力化解,没有一起矛盾上交。
目前,诸暨市有各类调解组织858家,调解员3522名,矛盾纠纷信息员3299名。去年,该市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5627件,调处成功5405件,矛盾纠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