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河北肃宁

河北肃宁县农村社会管理“四个全覆盖”工作巡礼

2011-07-06 14:36:3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北新闻网 

    经合组织全覆盖

    市场经济需要的是规模化、产业化。实现农民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桥”和“船”,就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近几年来,肃宁县立足本地实际,从区域经济基础、产业特色出发,采取多种有效模式,把经济合作组织建在最具优势的产业上,建在产业链最薄弱的环节上,建在农民最需要服务的项目上,积极引导干部、农民创办不同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壮大了农村经济。目前,肃宁县主要形成了销售型、加工型、科技型、劳务型、服务型五种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全覆盖工作模式,即把上述各类协会、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组织建立健全起来,逐步把所有农民都纳入到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当中。通过这些组织,把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化“链条”。农民群众由过去一家一户的独立生产经营变为有组织的生产经营,由产中收益变为产中、产后双收益,由单打独斗闯市场变为抱团上阵抢市场,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发挥了规模效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肃宁县已建立起农村经合组织303个,涉及200多个村,带动农户5万户。在经合组织带动下,全县特种动物养殖、设施蔬菜种植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先后培育出了“玉怀”、“肃仙”等知名蔬菜果品品牌,销往京津地区及南方一些省市,并远销东南亚及俄罗斯等国际市场。

    农村维稳组织全覆盖

    2009年以来,作为2005-2008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肃宁县在组织调研中发现,实现农村的长治久安,仅凭各级安保机构远远不够,必须最广泛地发动和依靠群众力量,实施平安自治。依据这一思路,他们实施了基层维稳组织全覆盖。立足于“让农民自己帮自己,自己管自己,自己为自己看家护院”,在全县探索推行了“3+1”基层维稳组织模式。即在村一级建综治工作站,设综治专干、治安隐患信息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这“一干两员”专抓农村社会稳定和安全;在过去生产队或现居住片区的基础上,建综治小区,每个小区管40到60户农户;综治小区再往下,每10户设一综治小组,由一个威信高的人来协调10户之间的事。此外,他们还在各个村设立了由5-15人组成的治安巡防队,每天昼夜开展治安巡逻防范。

    “3+1”组织模式,以村民对村庄共同利益的认同为基础,把农民当成维护农村稳定的主体和主人,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群众力量。划小了农村社会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使基层的矛盾和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解决,也减轻了乡、村两级的工作压力,使他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抓事关全局发展的大事,实现了党委、政府组织管理与农民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有限的警力与无限的民力之间的有机结合。同时,通过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帮助自己,改变了过去村民之间人情淡薄、关系冷漠的状况,形成“有困难大家帮,有矛盾大家解”的良好局面。

    目前,肃宁县农村普遍建起了“站、区、组、队”组织。其中,村级综治工作站255个,综治小区1479个,综治工作小组5578个,聘任村级“一干两员”759人,巡防队员1739人。2010年以来,通过村级维稳组织,全县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683件,在村级化解677件,化解率达98%,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党的组织是主心骨,民主组织是顺气丸,经合组织是摇钱树,维稳组织是保护神……”这是肃宁的群众对“四个全覆盖”工作的由衷赞扬。的确,有了“主心骨”,老百姓过日子有了依靠;有了“顺气丸”,老百姓过日子的心气儿更足了;有了“摇钱树”,老百姓不愁不致富;有了“保护神”,老百姓的日子更平安和谐了。这四张“大网”牢牢地网住了全县农家百姓的心。

    无论是对肃宁党政领导干部,还是基层党员群众,“四个全覆盖”工作模式的推行,无异于一场关于农村社会管理的革命。而自2010年5月18日“四个全覆盖”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四个全覆盖”在推进过程中,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实践效果。社会管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村更加和谐稳定。“半截子民主”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村民自治更加规范。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农民致富道路更加宽阔。激发了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领导地位更加巩固。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四个全覆盖”管理模式的推行,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问题、党在维护社会稳定当中的作用问题、党在经济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综合治理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的问题、干群关系的问题、执政根基的问题”等六大问题在肃宁一一得到了回答。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