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环境得到有效整治
如果说,棚户区改造改变了黑甲山的硬环境;那么,社区化管理就改变了黑甲山的软环境。
“小区卫生每天都有人打扫,而且24小时有人巡逻,以前脏、乱、差的环境变得这么好,有时会觉得像做梦一样。”因棚户区改造,今年70岁的塔吉古丽·买买提也搬进了大湾北路西社区“和谐小区”。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小区健身器上锻炼身体。
自黑甲山片区管委会成立后,管委会结合片区特点,从加大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入手,大力开展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宗教事务管理等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工作,在维护稳定、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片区脏、乱、差的局面得到有效整治,居民安居乐业、和谐稳定。
黑甲山片区管委会的便民服务中心,就设在大湾北路西社区的“和谐小区”一期13号楼下,通过低偿、无偿的方式为片区提供房屋的水、电、暖基础设施维修服务。他们还开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片区老年人提供送餐、送报、理发、送医、送药、上门义诊服务;创办困难群众再就业市场,既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也方便百姓购物消费……
在黑甲山片区的4.6万多人中,流动人口就占到了一半以上。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出租房户多的实际,片区管委会积极引导,建立“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查促管”的出租房屋科学管理模式,成立出租房东协会,对片区2105户(栋)1.5万余间(套)出租房屋进行登记备案,引导房屋出租户自觉遵守房屋出租的管理规定。
创业致富的路变宽了
38岁的郭燕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自从1998年嫁到黑甲山,就和公公婆婆住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靠丈夫在外打工赚钱养家。
去年1月,他们一家因棚户区改造搬进了60多平方米的楼房。今年,社区又给她在社区的便民蔬菜店找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每月有1000元工资,还有“五金”。
郭燕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她说:“没有工作之前,我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孩子想吃什么好吃的,只有过年、过节才能买。现在,我家日子明显好过了,孩子想吃什么基本上都能满足了。”
去年6月10日,乌鲁木齐市首次发放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热娜古丽在社区的帮助下获得了10万元贷款,她专门花了5万元配备了一台电脑绣花机。
从最初的纯手工刺绣,到现在的机器刺绣,热娜古丽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生产的产品有60多种。有的刺绣产品还卖到了中亚国家,收入自然也不断增加。
如今,已经有14名妇女加入了热娜古丽的团队。
和热娜古丽不同,魏颖在没有搬进“和谐小区”之前就在做酒水销售的生意了。但是由于老店面环境脏、乱、差,治安不好,连员工都招不上,只好关张。
“这两年,周围环境改善了,交通也方便了,员工也好招了,我们又开始重新做酒水销售生意了。”魏颖说,现在,她的公司员工人数已达到11人,他们还拿到了一家内地酒厂的新疆总代理权。
在黑甲山片区困难群众就业市场,记者见到了来自玛纳斯县的俞桂玲。今年53岁的她在市场里租了两个门面,一边卖布料、一边还做一些手工缝纫的活。“社区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让生活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