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天山

从棚户区到和谐小区 新疆天山区黑甲山片区成各民族的美好家园

2011-07-04 12:48:0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疆日报 

    一年半以前,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从没想过自己也能创业,更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的产品还能卖到中亚国家。而今,这一切都随着黑甲山的巨变变成了现实。

    居住在黑甲山的热娜古丽原先是一名教师,辞职后一直在家里带小孩。前年年底,她住的片区实施棚户区改造,她搬进了大湾北路西社区“和谐小区”6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这次搬家不仅改善了他们一家的生活环境,也让她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

    热娜古丽有编织手工艺品的手艺,搬新居后,她打算在小区开个小店创业。社区负责人知道热娜古丽的想法后,为她腾出社区居委会的一间办公室作为场地。就这样,热娜古丽又动员一些没事留在家中的妇女一起创业。

    6月30日下午,记者在黑甲山片区大湾北路西社区手工制作中心,见到了33岁的热娜古丽, “现在,每个月可以生产200件商品,纯利润2万元左右。”对于眼前的成绩,热娜古丽并不满意,她还计划注册自己的商标,再成立一家公司,将生意做得更大。

    在黑甲山,很多人的命运都和热娜古丽一样--随着黑甲山的变化而改变着。

    过去的黑甲山,脏、乱、差,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现在的黑甲山,环境好了,人们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这里的环境和这里的人,都开始融入到乌鲁木齐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里。

    从棚户区搬进“和谐小区”

    “黑甲山”在维吾尔语中是“石头泉”的意思。然而在现实中,这里不仅找不到泉水,还曾经因脏、乱、差而遭诟病。

    57岁的古丽尼沙·司马依40年前就住在这里。她告诉记者,当时,这里居住着汉、回、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大家都自己盖房子,高高低低,杂乱无章,更没有水、燃气、供暖等设施。他们一家4口就挤在2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没有上下水,出门就是垃圾场,生活很不方便。

    2009年,这里成立了黑甲山片区管理委员会,下辖黑甲山前街、黑甲山后街、二道湾东、金银路、大湾北路西、富康街、二道湾北7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91平方公里。截至今年2月,辖区总户数1.9万,总人口4.6万。

    黑甲山片区管委会主任艾尔肯·买买提说,由于片区大部分区域属原大湾乡撤村建居地区和棚户区改造区,基础设施薄弱,自建房屋多,流动人口较密集,人员构成复杂且流动性大,管理难度也大。成了乌鲁木齐市5个重点复杂片区之一,也是距离城市中心区最近的棚户区。

    其实早在2007年,乌鲁木齐市就把这里列为了天山区旧城改造的重点。2009年,乌鲁木齐市开始实施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300亿元改造棚户区,黑甲山片区再次成为重中之重,计划投入资金26.86亿元。

    建安置房、硬化路面、安装路灯……

    古丽尼沙·司马依最早一批搬进了大湾北路西社区“和谐小区”的楼房里。“现在这里路平了,灯亮了,垃圾不见了,巷道安全了,大家的心情也舒畅了。”老人告诉记者。

    天山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艾孜买提·阿布拉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黑甲山棚户区改造工程已竣工“和谐小区”一、二期,累计建成安置住房1585套;社区配备了医疗服务中心、幼儿园、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百姓生活质量,改善了居住环境,促进了片区稳定。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