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深圳

深圳修正电动车禁令 渐显社会管理柔性思路

2011-06-29 15:46:4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网 

    中国聚焦:深圳立法修正电动车“禁令”渐显社会管理柔性思路

    新华网深圳6月29日电 (记者 王攀 乌梦达)深圳丽欣电动车行经理郑丽学最近稍稍松了一口气:在政府部门于月初宣布实行严格的电动车上路行驶禁令之后,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最近以立法修正案方式,对这一禁令作出了修正,从而使当地数以万计的电动车及其使用人群有了相对合适的活动空间。

    “变禁止为限制,这是一件好事,也是对不少市民强烈呼声的回应。虽然还不清楚最终效果如何,但我认为,这至少让很多依赖电动车谋生的低收入人群看到了希望。”郑丽学说。

    今年5月26日,深圳市交警局发出通知,从6月6日到12月5日,在深圳主要区域24小时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6月为预备期,7月1日起正式执行。

    一纸严格的“禁令”,震动的不止是深圳50万辆电动车及其拥有者,还有电动车的相关产业。中国是电动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市场估测显示,全国城镇居民拥有的电动车总量超过1.2亿辆,几乎每十个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车;由于需求强烈,一大批电动车生产企业和销售机构在城乡地带广泛出现,整个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然而,在一些城市的管理部门和部分社会人士看来,电动车的发展也伴随着诸多问题。大部分电动车存在车速超标、安全性能不足等问题,频频引发交通事故;在生产和回收环节又面临着沉重的环保压力。因此,近年来包括深圳在内的一些大中城市频频出台政策限制乃至禁止电动车上路,希望以此解决有关问题。

    但“一禁了之”的简单社会管理思路,也引发了社会强烈的质疑和批评。郑丽学说,深圳市早在1997年就取消了自行车道,“在没有给电动车一个足够合适的路权空间的情况下,将所有交通事故的原因都推给电动车本身,这种逻辑实在让人无法接受。”一些人士则担忧,深圳的“禁令”会被其他城市群起仿效,对中国电动车产业造成致命影响。

    一些人士还指出,在不少大中城市,电动车已经成为许多行业和低收入群体赖以生存和谋生的重要工具,简单的禁令会令这些行业与人群陷入困境。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