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深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一)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在2010年成功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在小河区、金阳新区所有街道,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清镇市各选择1个街道,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县城城区范围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完善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精简层级,区域管理。在试点范围内,撤销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设立社区党委、社区服务中心,推行“市——区(市、县)——社区”三级管理,社区直接面向群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开展公推直选,配强社区领导班子。实行“大党委”制,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建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实行“一社多居”,以地域面积和服务半径为主要依据,合理划分社区管理服务范围,社区内根据居民户数和有利于自治的原则,成立相应数量的居委会。推行“居政分离”,居委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自治功能,不再承担行政管理性事务。
(三)资源下沉,服务群众。在试点范围内,整合现有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人力、物力以及服务资源向社区聚集,在较高层次上实现“有人理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将原来由街道办事处承担的各类事务性社会管理职能,下放(委托)到社区服务中心,直接面向居民开展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行政审批及其他行政执法管理职能由政府(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以直接管理或派员进驻社区服务中心的方式开展工作。社区服务中心要强化服务、凝聚、管理和维稳功能,做好便民利民、扶贫帮困、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工作。推行“一站式”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九、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
(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善与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道德秩序、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的“孔圣堂”教育基地,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弘扬传统美德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融合,与以“三创一办”为重点的系列创建活动相融合。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公民道德文化素质。
(二)大力弘扬“绿丝带”志愿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围绕交通协勤、“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植树造林、“清明文明祭祀·预防森林火灾”、关爱空巢老人、绿色江河全民保护行动等“绿丝带”志愿服务载体,组织动员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式广泛参与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志愿者服务长效和奖励机制。
(三)增强公民法制意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体市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成立法制宣讲团,建立法制宣讲专家库。加强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