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贵阳

贵阳出台措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2011-06-22 13:09: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三、构建群众工作服务管理平台

    (一)组建贵阳市群众工作中心。集中整合市直各部门直接调处化解群众矛盾的力量,组建贵阳市群众工作中心(以下简称市群工中心),与贵阳市信访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隶属于市委、市政府,接受市委群工委的具体领导,为来信来访群众提供热忱、优质、高效、便捷的一条龙服务。纪委(监察)、法院、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教育、公安、民政、司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绿化、商务、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规划、城管、物价、国资、移民、两湖一库管理、工商等有关部门派员入驻市群工中心。

    市群工中心要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有关群众(信访)工作的政策和要求;负责整合工作力量,协调运转机制,集中市级职能部门直接调处化解群众(信访)事项;研究提出领导定期与群众交流计划;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电子邮件中的投诉和求决事项;负责群众(信访)事项的转送、交办,审理和督办办理情况,回访群众;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帮扶救助等服务;听取和汇集群众意见、建议。

    市群工中心享有对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权和调解事项的协调调度、分流指定、督促检查、责任追究建议权;实行窗口调处、联合调处、重点调处的三级调处工作流程。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开展群众工作,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群众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各区(市、县)相应成立群众工作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于2011年6月底前完成群众工作中心建设。2011年全面完成乡(镇、街道)群众工作中心(综治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所有村(社区)建立群众工作站(综治服务站),村民组(居民小区)设立群众说事室(调解室)。市级党政领导干部,一般每月至少安排1天时间接待群众来访;各区(市、县)党政领导干部一般每半个月至少安排1天时间接待群众来访,其余时间保证每个工作日都有1名县级领导现场接待群众;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领导干部要随时接待群众来访。

    (二)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平台和机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家、民主党派人士、社会团体负责人等社会各界人士成立“和谐贵阳促进会”等民间组织,广泛参与化解社会矛盾。支持各区(市、县)社会各界人士成立促进和谐民间组织,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向基层延伸拓展。加强信访、维稳等部门与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建立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沟通协调机制。指导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行动方案,发挥社会各界人士联系广泛、资源丰富及思想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协调关系、主动沟通,疏导思想、理顺情绪,帮办实事、解决困难等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社区自治、单位自建,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三)建立社会稳定评估平台及通报机制。制定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和考核办法,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推广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要条件。通过听证、论证、公示等方式,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对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作出评估,并研究制定相应的预案和对策。探索建立市、区两级社会稳定指数评价体系,逐步实行地区、部门预警制度。制定涉稳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协调机制。

    (四)健全完善突发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健全完善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生产安全事件、防恐反恐等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风险评估和事故调查机制、区域合作机制,实现对各类风险隐患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编制落实《贵阳市维稳处突应急总体预案》,细化各级各部门职责。加强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装备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将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政法、维稳部门负责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专题培训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规划和必训课程,每年开展培训工作。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