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嘉峪关

嘉峪关:创新社会管理从“城市细胞”抓起

2011-06-20 09:43:1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1965年因企(酒泉钢铁公司)设市。2010年10月,这座因企设市、因关得名的新兴工业旅游现代化城市被列为甘肃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并提出争创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的目标。

    今年2月,一场高规格的试点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召开,嘉峪关市委、市政府“一把手”亲自到会作动员讲话,并相继制定出台了《社会管理创新目标责任书》、《社会管理创新任务分解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嘉峪关市委书记马光明、市长郑亚军指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市委、市政府的重中之重,必须举全市之力,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姿态投入,努力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方面创造典型经验,争创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

    “单位管理法”

    让每个游子体会城市的温暖

    王吉明,甘肃张掖人,在嘉峪关市开了一家摩托车配件修理铺,本来他与当地工商局仅限于申请与颁发营业执照的关系,但由于该市推行流动人口“单位管理法”,他因此与工商局结下了不解之缘。

    去年,王吉明患上了重病,嘉峪关市工商局镜铁分局局长王海军获悉后,主动来到他的修理铺看望慰问他,让他体会到了“有单位管”的温暖。

    和王吉明一样,嘉峪关市的3.8万多流动人口都按照“单位管理法”,人人有单位,个个有归属。

    此前,这个占嘉峪关市总人口数15%以上、为城市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群体,曾经让这个城市的管理者颇为头疼。

    嘉峪关市公安局提供的一组数字可以说明问题:盗窃案占全市刑事发案的70%,其中的两轮车盗窃案又占70%,而盗窃两轮车的作案者中70%是流动人口。

    去年以来,嘉峪关市政府提出了“单位管理法”的概念,为每个外来人员找到管理归口,探索出一条管好、管活流动人口的新路子。所谓“单位管理法”,就是“以单位管人”为主体,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

    围绕这一思路,嘉峪关市政府对35个综治成员单位以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设立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服务站进行管理,并确定了涵盖19个职能系统的工作责任和66项管理职责。

    自推行“单位管理法”以来,嘉峪关市登记流动人口达4.5万人,登记率大幅攀升。同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大幅下降。

    “平安细胞”工程

    让每个“细胞”聚集平安的力量

    从平安企业到平安作业区、平安班组、平安家庭,近年来,酒泉钢铁公司着力推行“平安细胞”工程,以最基层的组织为基本元素,以不断繁殖的“小细胞”带动整体“大细胞”的平安和谐。

    酒钢公司保卫处副处长贾永军介绍,“参与平安建设,享受平安成果”已融入到“酒钢人”工作和生活之中,不论走到哪个角落,都能够感受到“平安细胞”工程所传递的力量。

    事实上,酒钢近年来实施的“平安细胞”工程,就是嘉峪关市积“小平安”为“大平安”的一个缩影,不断衍生的“平安细胞”,正以其独特的生命力经久不衰。

    嘉峪关市推行矛盾纠纷调解个案补贴制度,这一创新激活了处于纠纷调解最前沿的调解员这个“细胞”,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定分止争的积极性。

    雄关区搭建矛盾纠纷调处“三大平台”(矛盾预警平台、矛盾缓冲平台、矛盾就地化解平台),从源头上消弭引发纠纷的“细胞”。

    峪泉镇以农村“三资”(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为重点,创新监管村级财务这个“细胞”。

    稳定风险评估

    让每个决策契合百姓的诉求

    去年,嘉峪关市雄关区拟建设一个农村惠民小区,准备将一些远离市区的村民搬迁到惠民小区内,实行集中居住。

    由于涉及面比较广,有近500户1900多农民,工程规模较大,预算投入的资金也较多。能否开建?雄关区在做出决策前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雄关区纪委书记、区综治办主任赵汉云介绍,区委、区政府专门派人深入近500农户家,广泛征求意见,得到的结论是:如果集中修建惠民小区,就会对那些依赖土地和放牧生存的村民造成生产、生活上的不便,小区修建成功后,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不愿意搬迁。

    “根据评估意见,区委、区政府否决了该项工程。”赵汉云说。

    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需要事先给风险加上一把“锁”,那就是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去年,嘉峪关市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嘉峪关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市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我们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了‘平安嘉峪关’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郑亚军介绍,对应评估而未评估,或组织实施评估流于形式,以及防范化解工作不落实、不到位,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对评估责任主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员追究责任。记者周文馨 通讯员赵志锋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