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嘉峪关

嘉峪关:创新社会管理从“城市细胞”抓起

2011-06-20 09:43:1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1965年因企(酒泉钢铁公司)设市。2010年10月,这座因企设市、因关得名的新兴工业旅游现代化城市被列为甘肃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并提出争创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的目标。

    今年2月,一场高规格的试点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召开,嘉峪关市委、市政府“一把手”亲自到会作动员讲话,并相继制定出台了《社会管理创新目标责任书》、《社会管理创新任务分解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嘉峪关市委书记马光明、市长郑亚军指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市委、市政府的重中之重,必须举全市之力,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姿态投入,努力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方面创造典型经验,争创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

    “单位管理法”

    让每个游子体会城市的温暖

    王吉明,甘肃张掖人,在嘉峪关市开了一家摩托车配件修理铺,本来他与当地工商局仅限于申请与颁发营业执照的关系,但由于该市推行流动人口“单位管理法”,他因此与工商局结下了不解之缘。

    去年,王吉明患上了重病,嘉峪关市工商局镜铁分局局长王海军获悉后,主动来到他的修理铺看望慰问他,让他体会到了“有单位管”的温暖。

    和王吉明一样,嘉峪关市的3.8万多流动人口都按照“单位管理法”,人人有单位,个个有归属。

    此前,这个占嘉峪关市总人口数15%以上、为城市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群体,曾经让这个城市的管理者颇为头疼。

    嘉峪关市公安局提供的一组数字可以说明问题:盗窃案占全市刑事发案的70%,其中的两轮车盗窃案又占70%,而盗窃两轮车的作案者中70%是流动人口。

    去年以来,嘉峪关市政府提出了“单位管理法”的概念,为每个外来人员找到管理归口,探索出一条管好、管活流动人口的新路子。所谓“单位管理法”,就是“以单位管人”为主体,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

    围绕这一思路,嘉峪关市政府对35个综治成员单位以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设立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服务站进行管理,并确定了涵盖19个职能系统的工作责任和66项管理职责。

    自推行“单位管理法”以来,嘉峪关市登记流动人口达4.5万人,登记率大幅攀升。同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大幅下降。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