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东城

北京东城区探索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

2011-06-03 15:42:4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北京日报 

    “新居民”互助自律

    2009年9月,租住在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苗圃大院的“新居民”们在一起讨论制订了大院的“新居民公约”。

    来自黑龙江的杞文华提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伸出援助之手;来自安徽的刘玉燕提出:人与人要互尊、互爱、互助,和谐相处;来自安徽的谢春霞提出:要做到人走火灭,不使用不合格炉具……

    “新居民”,是石景山区赋予流动人口的“新身份”。

    苹果园地区流动人口大量聚集,一度超过5万人。针对这种状况,2009年,苹果园街道在全国首创了“新居民互助服务站”,以大院为单位,政府牵头,房东和外来人口共同参与,形成了一个流动人口的互助组织。

    这个“新居民服务站”,实现了三个“新”,即“新称谓、新内涵、新关系”。新称谓,是将旧称“流动人口”亲切地改称为“新居民”;新内涵,概括为三句话:居民式待遇、互助式服务、自治式管理;新关系,指新居民与政府之间、新居民与新居民之间、新居民与老居民之间的三层互助关系。

    服务站还提供流动人口登记、代办暂住证、组织用工招聘会等多项服务,“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居民讨论、给困难家庭作服务,什么都管”。

    如今,39岁的刘玉燕每天都会穿上那件印有“新居民互助服务站”标识的天蓝色T恤衫在街上巡逻。

    环境干净了,治安变好了,大院实现了零发案率。“新居民”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弥补了政府部门的管理缝隙,也让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到本地区。

    流动人口众多,始终是北京社会管理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今年5月初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本市登记的常住人口是1961.2万人,其中,户口不在北京,而长期在北京居住、生活、学习的人数是704.5万人,占35.9%。也就是说,每三个北京人中,就有一个外地人。

    源源不断涌入的来京创业者、务工者,既为首都建设提供了生力军,也不可避免地给北京的社会管理带来压力。对“新居民”既要管理又要服务,北京在不断破解难题。

    在顺义空港开发区,有一处天馨公寓,是专门为来京工作人员设立的,占地30亩,437间宿舍,浴室、阅览室、球场……设施齐备,还有保洁、安保等24小时的服务,附近11个企业的2746人居住在此。这叫“四集中”: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集中服务、集中宣教。像这样供来京工作人员集中住宿的公寓,顺义已建成多处,“以产引人,以业控人”,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了流动人口的生产和生活。

    朝阳区设计了面向流动人口的“一卡通”服务管理体系,推出一种与市民使用的社保卡类似的带芯片的磁卡,涵盖社保、就医、计生、公交、购物积分等多种功能,甚至与银行系统和各个社会管理单位相衔接……

    “社区化”改变乡村

    大兴区西红门镇大生庄村是个只有300多村民的小村庄,但这里的流动人口,高峰期曾达2400多人,倒挂现象严重,带来了严重的治安问题,打架、偷窃案时有发生。

    但如今,村里面貌发生了大变化:不仅再也没有刑事案件发生,“自行车放外面都丢不了。”村民杨贵梅说。村容村貌也变得干净整洁了。

    带来变化的,是一项对农村而言史无前例的创新——社区化服务管理。

    这项探索,实际上是将城市社区管理的方法和思路引入到农村:村里修了围墙,出入村口统一要求示证;安了探头,实现主要街巷、出入口全覆盖;组织了专职的巡防队,白天黑夜有人巡逻;村民有房屋出租,村里分片包户实行网格化管理;村里还有了保洁员;路边施划了车位,车辆有序停放……

    这下,不但本地人生活踏实了,流动人口也享受到了“社区化”带来的好处。

    从山西来的申转转在大生庄村租了一间18平方米的门脸房,做点儿小生意。随着村里环境秩序的好转,她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如今她又租了一间房,经营面积扩展到36平方米。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在都市边缘的城乡结合地带,人口骤增且成份混杂,社会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方法和思路。

    祖祖辈辈在大兴务农的赵振华,如今住在黄村镇枣园尚城小区。今年1月,他腾出了一套两居室的回迁房出租,立马就拿到了25000元的全年租金。

    “这房租得踏实,”赵振华说,“政府帮咱找的房客。”

    政府帮农民出租房子,缘于黄村镇推出的一种“代租制”。由镇政府通过集中托管租赁,让农民手中闲置的回迁房变身“公租房”,租给附近产业园的职工,既解决了这些职工的住房需求,又保障了农民出租房屋的收入,还消除了以前农民“吃瓦片”各自寻租时的种种乱象。用赵振华的话说,“咱家那房,住着白领,住户靠谱,还定期有工作人员到家里入户,帮着查水、查电、查气,咱就不操心了。得了实惠,还踏实放心,我拥护这新政策。”

    顺义区马坡镇庙卷村,从去年起开始实行“精细化社区管理”。村里有公共停车场、警务工作站、出租房屋服务站、治安巡防工作站和民调室、监控室,全都专人专职,24小时全天候,有啥事,随时来。

    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儿。农村在变,农村的社会管理的招儿也在变。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