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河北

河北:公众参与社会管理 从"顺风耳"到"减压阀"

2011-05-28 15:20:5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北日报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在廊坊市安次区采访,记者颇有感触。

    60多岁的伊秋玲老人是安次区一名民间调解志愿者,去年她所在的小区要拆迁,涉及250多户,工作起来难度很大。可在她的努力奔走和热情劝解下,没有发生一起矛盾和上访,她被当地群众称为社区的“减压阀”。

    据了解,安次区有调解志愿者6000人,整个廊坊市有调解志愿者10万人,这些群众积极参与进来,一个“减压阀”可能影响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10万个“减压阀”会影响多少人?

    人民群众是伟力之源。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参与。

    参与热情高,壁垒需破除

    “我只是想唤起人们的依法维权意识,为完善社会管理尽点力。”提起2008年那场“一元钱官司”,供职于省会某律师事务所的赵士武律师诚恳地说。

    2008年4月,因多次收到某商场购物广告短信,赵士武一纸诉状将这家商场和手机通信营运商告上法庭,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自己经济损失人民币一元。

    赵士武认为,通信运营商未经同意就擅自向用户发送商业短信,已经侵犯了用户权利。“这不仅是我个人的事,很多人也深受其扰,应该有人站出来维权。”最终,这场官司以调解结案,被告方最后承诺加强、规范手机短信管理。

    像赵士武一样,现实社会中,公众并不缺乏参与热情,大到政府的财政预算、城市规划、改革方案,小到社区建设、噪音污染治理等,公众均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愿。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中,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那些坚守在街头巷尾的“红袖标”,就是群众广泛参与的生动实践。“当前最需要关注的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的热情会高涨,参与意愿和能力会提升,但由于社会管理领域许多传统理念、制度、行为已经无法适应现实需要,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和努力,很多时候会遭遇冰冷的制度壁垒。”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周伟文指出。

    衡水市春晖义工协会副会长李素新也深有感触。该协会由一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工和爱心人士组成,近年来在生态环保、助学支教、扶残助残、敬老爱幼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相关部门对志愿者组织认可度不够,志愿者服务缺乏相应体制机制保障,资金匮乏、人员流失等问题接踵而至。李素新表示,群众的参与热情需要多方善加呵护,政府应当积极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