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将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社会管理能力作为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本领,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明确目标,着力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社会管理“六种能力”
以“解放思想、提升素质、强化服务”为主题,以“公信力强、向心力强、执行力强”为目标,着力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管理社会事务、依法行政、执行落实、做好群众工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开拓创新“六种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群众公认的干部队伍。
一是着力增强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实现管理方式由行政手段向法律和经济手段的转变。
二是着力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带头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接受监督,坚持依法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切实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围。
三是着力增强执行落实的能力。勇于担当和抓好棘手问题的解决、具体事情的处理,勇于承担危难险重任务。要全面深入准确理解市委、政府部署、政策和要求,善于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切实提高执行落实的质量和成效。
四是着力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装着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要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好生活、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群众感受到新变化、享用到新成果、体验到新生活。
五是着力增强处理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善于协调处理矛盾,对影响稳定、影响全局、影响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预见、主动协调、有效化解,努力提高对不稳定因素的预见能力、化解能力和稳控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六是着力增强开拓创新的能力。敢于突破陈规旧习、思维定势,敢于突破思想障碍、体制障碍和机制障碍,以“跳起来摘桃子”的魄力和勇气攀登新高峰。要善于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市指示精神,转化为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的行动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二、创新载体,打牢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干部队伍活动为契机,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采取收看红色经典影片、唱红歌、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广泛开展党史教育、宗旨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规模培训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立足岗位,找准定位,切实强化干部谋事干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在加强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年轻干部服务基层和实践锻炼制度,加大干部到基层和艰苦环境培养锻炼力度,使他们在实践锻炼中磨练意志、开拓视野,提升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干部轮岗交流,特别是对重要热点岗位工作的干部,适时进行交流、轮岗。
三是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围绕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五送两带”活动,在各级党组织中开展以“奋战十二五、建设新灵武”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通过民情恳谈、走访调查、结对帮扶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找准问题症结,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民情怀,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努力在深化调研中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以强化监督,构建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各级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集体决策制度。加强对 “一把手”的监督,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监督,强化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内控机制的建设,实现权力授予有度、操作有序、运行有约、使用有责、监督有力的目标。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切实把从严管理干部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干部管理。严格实行以书记、市长负总责,市委常委、副市长分工具体负责、部门主要领导为承办责任人的抓落实责任制。全面推行党务、政务公开、首问负责、服务承诺、过错追究等工作,实行公开办事、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各项工作规范。组织开展执法队伍和具有审批、执法、收费、管理等权力比较集中的机关部门重点科室、服务窗口作风建设满意度测评活动,对满意度较低的执法部门、重点科室和服务窗口负责人实行问责,切实解决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中梗阻”现象。
三是创新工作模式。继续深化拓展机关党员干部“五送两带”活动,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到基层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切实做到真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方便群众、网上运行”为目标,加快机关职能转变,推进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大便民服务阵地建设力度。积极打造网上公务平台,探索网上办公、网上服务的途径,以效能体现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成果。
四、健全机制,树立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正确导向
一是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注重在工作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结合乡镇、部门实际,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干部工作有效衔接,把服务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和依据,着力改善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法程序,推动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二是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灵武市科级干部实绩考核办法(试行)》和《灵武市科员以下公务员实绩考核办法》,注重把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结合起来,把集中考核与经常性考核结合起来,随时掌握干部能力的动态变化,切实增强干部能力考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能力突出,崇尚实干,敢于攻坚克难、善于解决具体问题,在艰苦环境和岗位上做出实绩的干部,重点提拔重用;对碌碌无为、投机钻营的干部,及时加以调整,努力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推动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
三是健全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坚持问责制度,对因工作失职,受到国家、自治区、银川市通报批评且造成不良影响或承担市委、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未完成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就地免职;对年度测评结果靠后的给予“黄牌”警告,并进行诫勉谈话,对测评结果居末位的进行组织调整。加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奖惩力度,对重点工作、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实施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政法委创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