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载体,打牢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干部队伍活动为契机,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采取收看红色经典影片、唱红歌、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广泛开展党史教育、宗旨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规模培训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立足岗位,找准定位,切实强化干部谋事干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在加强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年轻干部服务基层和实践锻炼制度,加大干部到基层和艰苦环境培养锻炼力度,使他们在实践锻炼中磨练意志、开拓视野,提升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干部轮岗交流,特别是对重要热点岗位工作的干部,适时进行交流、轮岗。
三是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围绕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五送两带”活动,在各级党组织中开展以“奋战十二五、建设新灵武”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通过民情恳谈、走访调查、结对帮扶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找准问题症结,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民情怀,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努力在深化调研中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以强化监督,构建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各级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集体决策制度。加强对 “一把手”的监督,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监督,强化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内控机制的建设,实现权力授予有度、操作有序、运行有约、使用有责、监督有力的目标。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切实把从严管理干部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干部管理。严格实行以书记、市长负总责,市委常委、副市长分工具体负责、部门主要领导为承办责任人的抓落实责任制。全面推行党务、政务公开、首问负责、服务承诺、过错追究等工作,实行公开办事、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各项工作规范。组织开展执法队伍和具有审批、执法、收费、管理等权力比较集中的机关部门重点科室、服务窗口作风建设满意度测评活动,对满意度较低的执法部门、重点科室和服务窗口负责人实行问责,切实解决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中梗阻”现象。
三是创新工作模式。继续深化拓展机关党员干部“五送两带”活动,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到基层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切实做到真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方便群众、网上运行”为目标,加快机关职能转变,推进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大便民服务阵地建设力度。积极打造网上公务平台,探索网上办公、网上服务的途径,以效能体现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