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经验】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化解信访疑难问题
"但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问题一时找不到责任主体,无法解决;一些反映,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一些群众确实需要帮助,但他们的要求又不尽合理。"这位贵阳市有关人士说,就这样,一批信访疑难案件、一些社会突出矛盾有待于进一步的化解。对此,党委、政府作了不少努力,但由于制度规定、政策界限、救助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化解效果还不够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相关机构,组织第三方力量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贵阳市支持部分有识之士组建了和谐促进会。由中天城投集团董事长罗玉平、宏立城集团董事长肖春红、弘福寺方丈释心照等社会人士发起成立的和谐贵阳促进会首批会员125个,接着10个区(市、县)及金阳新区也成立了和谐促进会,组织规模大都在60人到120人之间,主要以民营企业家、宗教团体负责人、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为主。据了解,各级和谐促进会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广泛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志愿行动,及时化解了一大批社会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贵阳市多方为社会人士参与化解社会矛盾提供大力支持,从组织平台、资金保障等方面着手,初步构建起社会人士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
经过紧张筹备,3月25日和谐贵阳促进会正式成立。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出席成立仪式,对各界人士的积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对和谐贵阳促进会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指导。
在此基础上,贵阳市10个区(市、县)及金阳新区根据市委进一步增加参与面、扩大覆盖面的要求,按照贵阳市的统一部署,均在4月18日前成立了和谐促进会。截至目前,各级和谐促进会共筹集化解社会矛盾捐赠款项5640万元,其中和谐贵阳促进会3390万元,各区(市、县)和谐促进会2250万元。
在社会矛盾化解的具体工作中,贵阳市并非简单的"花钱买平安"思维,而是引导有关社会人士将联系面广、资源丰富等优势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突出四个方面的工作,确保了矛盾化解的实际效果:
突出思想引导。有关社会人士把思想引导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提来抓,通过上门走访、谈心交流等方式,转达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使非正常上访的群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诉求不合理的群众主动放弃自己不合理的诉求,为社会矛盾的根本解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比如,针对市民罗某反映拆迁补偿过低,长期以来多次到省、进京上访的问题,贵阳弘福寺方丈释心照和中天城投集团董事长罗玉平与罗某多次谈心。通过努力,罗某自动放弃了回迁安置、精神补偿等不合理诉求。
突出兴办实事。在参与社会矛盾化解中,社会人士把解决诉求合理而又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作为重点来抓,兴办了一批好事、实事。贵州宏立城集团董事长肖春红针对贵阳黔峰食品厂改制后无力承担职工相关社保费用、退休职工医疗保险即将脱保的问题,出资313.4万元为该厂114名退休职工一次缴纳10年期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彻底化解了这一矛盾。中天城投集团董事长罗玉平根据贵州化工机械厂无力承担职工宿舍供水设施改造费用的实际,出资35万元为该厂宿舍104户住户安装了自来水二次加压系统,解决了400多人的用水难题。
突出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仅是社会人士的重要职责,也是他们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主攻方向。据了解,5起市政重点工程建设拆迁矛盾纠纷,就在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参与下,得到了妥善解决。
突出扶贫济困。扶贫济困是社会各界人士的优良传统。残疾群众王露芬、姜大兴、刘庆渊得到了省佛教协会会长、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弘福寺方丈释心照的慈善救助,伤残群众曹文武得到了民建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赖永初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赖世强的爱心帮扶。
通过贵阳市和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社会人士已成功化解疑难信访和解决社会问题80个,惠及群众6000多人。随着这项工作向基层的延伸,还有大量的社会矛盾正在化解当中。(王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