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在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中,制定出台了《灵武市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灵武市东塔镇推行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网络,构建服务团队。建立健全市、乡镇(街道)、村(居)、队(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三调联动”网络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调解”新机制。同时,构建以律师、公证、乡镇(街道)、村(居)、队调解员组成的法律服务团队,推行包网负责、责任到格的社会联动调解机制,使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工作与网格内群众之间形成便民式的“绿色通道”,使管理服务更加到位。
二是科学划分网格,切实加强服务。按照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扩大覆盖的要求,以自然村或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一般以500—1000户农户为一网格,东塔镇在试点中共划分为4个网格。同时,进一步创新人民调解组织设置形式,在每个村逐步建立以村调委会为核心,产业链、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领域调解组织为依托、区域性调解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基层调解组织体系。合理确定调解员联户规模,完善调解员联系群众制度,每名调解员联系100—200户群众,每名调解信息员联系50—100户群众。
三是优化人员配置,实行组团服务。建立由司法行政人员、律师、公证人员和乡镇调处中心、村(居)、队调解员、调解信息员组成的服务团队,一般为3—5人,设正副组长。每个服务团队对所联系网格内的群众开展经常性的走访联系、沟通交流。通过开展“六个一”活动:向农户赠送一份法律宣传事物,填写一张农户调查表,公开一份服务承诺书,提供一份法律服务指南,公布一张服务联系卡,推行一条短信调解。充分发挥“六大员”作用:一是农户信息采集员。上门采集农户基本情况、主要社会关系等法律需求信息,为每名农户建立信息档案。二是普法教育宣传员。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群众法制意识。三是矛盾纠纷调解员。及时劝说、调解群众间的各种矛盾,把不安定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及时上报重大不安定因素。四是为民办事服务员。认真接受群众来信来访,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法律服务内容,为符合条件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满足群众法律需求。五是和谐建设监督员。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违法等各类不和谐行为,及时上报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承担公民道德监督义务。六是人民调解信息员。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思想情况和社会舆论,合理化解不安定因素和个案苗头。
四是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工作开展。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利用现有的局域网和数据库,以一条短信调解为基础,建成一个综合性、集成式、互动式的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信息采集、数据统计、短信互动、网上办事、情况查询、工作交流等功能,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定期走访和交流制度、民情民意研判和分层分类解决问题制度、服务情况报告和反馈制度,整体提升现有调解组织及服务团队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建立健全规范有序、高效协调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政法委创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