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改和以往有什么不同?会不会换汤不换药?
卓飞解释,两者有本质区别,原先是“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这里的“社区”指的是社区居委会,现在将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两个管理层级精简为一个,变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这里的“社区”指的是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是新型社区。
新型社区是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有机结合体”,不再承担原街道办事处经济工作职责,将其“还”给政府职能部门,“轻装上阵”,只承担街道办事处和职能部门的民政、计生、卫生等各类事务性管理职能及公共服务,直面群众,服务群众。居委会推行“居政分离”,行政职能全部“剥离”给新型社区,回归自治,主要从事公益服务、调解民间纠纷等活动,工作人员自愿服务,政府不再发工资。
“需要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兑现工作经费,实现‘费随事转’,养事不养人。”卓飞说。
新型社区推行“一委一会一中心”社区治理模式,即社区党委、社区委员会或居民议事会、社区服务中心,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区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小河区瑞华社区服务中心党委书记王世伟说,没了招商压力,心里只想着服务群众,因为群众满不满意是考核工作成绩的硬指标。
创新运行机制:资源更集中,服务“一站式”
“今天,非常感谢每一位党员给我投上神圣一票。下一步,我要做的就是深入到居民中去,办群众的急事、难事,为群众办好事。”
2010年6月6日,经过抽签排号、演讲、回答现场提问、社区党员投票,彭薏高票当选为小河区清浦社区党委书记,她向现场的党员这样承诺。
通过新型社区党员大会和居民代表大会,票选“当家人”,对很多城市居民来说,这还是头一次。68岁的老党员曾桂凤说,这种方式好,体现了党内民主。卓飞直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公推直选目的很明确,就是给新型社区配强领导班子。
建立一套科学的新型社区运行机制,贵阳市新建“三个纳入”制度:将社区工作人员纳入正式编制,将社区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公益事业费等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将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主动“掏钱”,让人力、物力及服务资源向社区聚集,提供坚强保障。
“真不敢相信,小小碧海社区,区里给购置了5000平方米办公用房,配齐了各种办公服务设施。”金阳新区碧海社区党委书记崔向前十分感慨,“服务老百姓,区里财政很支持,除保障正常运转经费外,每年还另拨200万元公益事业专项经费。”
有了好的硬件,新型社区越来越有“人气”,魅力指数也在不断上升。以往,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招人,应聘者寥寥无几。去年金阳新区招聘社区工作人员,吸引了2628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试,其中研究生140名。
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今日的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发生质变。据统计,目前贵阳6个新型社区共有在编人员107人,其中大专、本科学历的95人,40岁以上的92人,相较从前的居委会,更年轻,文化层次更高,队伍“战斗力”明显增强。推行党务、政务“一站式”服务,着眼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设立便民利民服务大厅,提供社会保障、户籍办理、工商注册、法律咨询等上百项服务。
“现在办医疗保险、办准生证等事项,都在一个大厅,非常方便,省心又省力。”碧海社区居民林红开心地说着自己的亲身感受。
解决社区居民“急、需、盼”的问题,改进社区服务,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居民议事会起着重要作用。居民议事会制度有“四步曲”:群众意见收集会、议题讨论会、议事决策会、群众评议,保障服务贴近群众,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扩大基层民主,被许多群众亲切地称为社区的“人民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