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贵阳

贵阳 精简层级服务升级

2011-04-02 15:11:5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城市在发展,规模在扩大,人口在增加,今天的贵阳城,数倍于过去,面对新变化,老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渐渐跟不上形势,新问题累积成管理难题。

    如何破题?2010年初,贵阳市在全国率先开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减少管理层级,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构建城市基层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近日,贵阳市在试点社区随机向群众发放5552份调查问卷,对便民利民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4项指标进行民意测评,九成以上群众支持改革,表示满意。今年2月,贵阳将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区市县。

    “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是贵阳落实中央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实际举措,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向城市社区,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更好地服务市民。”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

    精简管理层级:撤销“二传手”,去掉“行政化”

    贵阳市委组织部调研发现,一些街道办事处,主要精力用于抓经济、抓税收,忘了“主业”是服务百姓,有事就布置给居委会,“衙门化”严重,成了“二传手”、“传声筒”。

    贵阳市小河区原长江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世伟坦言,每年2.5亿元的引资任务,这是考核硬指标,八成时间和精力都在跑招商,还不够用。他说,市里、区里布置的工作,办事处没时间干,只能压给居委会,渐渐居委会成了“准政府”,沦为办事处的一条“腿”。

    “算一算,难以想象,居委会承担政府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最多达200余项。”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卓飞说,“居委会自治功能被严重弱化。”

    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解决街道办事处“错位”、居委会“越位”、政府公共管理“缺位”,是大势所趋,现实急需。贵阳市选择小河区和金阳新区进行试点,涉及3个街道、16个居委会。

    主要举措是撤销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成立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以地域面积和服务半径为主要依据,兼顾人口数量、治安管理、公共服务资源等因素,重新划定社区管理范围,每个社区2至3平方公里,人口2万至4万人,设置3至4个居委会,形成“一社多居”格局。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