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被告席上的滋味不好受”
“我成为全区14个乡镇中第一个坐在被告席上的‘一把手’,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学法、懂法、用法,依法行政,成为我现在经常对乡里干部说的口头禅。”党武乡乡长王春风说起今年2月才结束的那场官司,感慨连连。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去年,该乡党武村摆共组村民黄某某因为自己的土地承包证上土地划分区域不明确而发生了土地纠纷。“接到他反映的这个情况,其实我很快把村支书、村长叫上,召开了村民大会,为他的土地问题进行调解,可因为在土地承包时有工作不细致等的问题,让他的土地证上有‘上抵土、下低土’这样一些在表述上含糊不清的划分。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几十年过去了,当时的地形地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也很头痛!”王春风说起这桩土地纠纷,印象深刻,这也是他们作为基层干部遇到最多的问题。而正是这个原因使得黄某某与村里的其他两户村民发生了纠纷,在村民调解大会上,黄某某就与这两户村民的意见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我不同意我们村提出的调解意见!”几天后,黄某某找到乡镇,向王春风反映。“我当时手头上的事特别多,对他的口头反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想到,后来他一纸诉状以‘行政不作为’将我们政府告到了法院。”回忆当时的情况,王春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有些惭愧又有些后悔。开庭后,乡长王春风在被告席上接受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最后通过双方律师在法庭上的举证和说理达成调解方案。
“通过这件事,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希望法官能对我们乡镇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普法教育,指导我们依法行政;二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们在涉及土地纠纷、拆迁纠纷、劳动行政裁决等方面肯定会面临许多新问题,盼望在重点工程的推进中,法院能提前介入,多方参与通过乡镇调解中心及时化解问题,让矛盾消失在萌芽状态。”王春风的一席话说出了基层干部的心声。
法律监督让行政 行为更加严谨规范
“我们乡属于石板法庭,老百姓诉讼较远,都想的是尽量不打官司,实在是没办法了才告上去。”党武村摆共组村民黄某某说起“告官”坦言也很无奈。他的官司经过乡政府的积极协调县乡土地部门和村民委员会,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他对政府的诉讼也以撤诉而圆满解决。
“民告官”其实都有自己的道理,花溪区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谢彪告诉记者,2005年他们接到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的败诉率为70%以上,认定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程序违法都成为败诉最常见的原因。通过这些年的深入宣传,2010年的案件统计,行政机关的败诉率下降为47.1%。而该区《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情况》白皮书出台以后,行政庭审判员李敏深有感触地说:“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法律专业知识,还是国家、地区、相关部门的政策、法规、方针都需要更正确的把握,才能依法、及时、公正地处理好行政诉讼案件,让老百姓满意,让政府各部门行政行为更加严谨规范。”
翻开两年来该区法院受理的130件行政案件中,结案率100%,这当中有56件行政诉讼案件,涉及城建、规划、国土、公安、城管、教育、劳动、计生、林业、乡镇(办事处)以及高校等行政机关和部门。其中,涉及国土资源部门的案件最多,有14件,占结案数的25%,其次是涉及城建规划部门的10件,占17.8%。56件行政诉讼案件中,判决处理24件,原告胜诉14件,裁定处理32件,经各方协调与行政机关达成和解自动撤诉23件。通过行政争议案件的多元化化解机制,做到了在严格执行法律的同时既监督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又保护了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杨筱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