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名家专栏

张维为:一个奇迹的剖析——中国模式及其意义

2011-03-16 17:27: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红旗文稿》 

    今天的中国正在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的实验。中国相对成功的经济改革已经勾勒出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大致路径,即通过渐进、试验和积累的方式来完成中国的政治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愿意汲取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理念和做法。

    中国正在经历着自己的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自然出现了各种问题,面临着各种挑战,如消除腐败、缩小区域差别和贫富差距等。但中国还会沿着自己的道路发展,而不是照搬其他模式。中国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动荡、战乱和革命,又经历了30多年相当成功的改革开放,大多数中国人愿意继续走行之有效的中国模式之路。这个模式有自己的缺点,但可以不断完善,因为它已经比较好地结合了中国自己数千年的传统和文化。中国人有自己的历史传承,中国经历了20多个朝代,其中至少7个朝代的历史比整个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都长。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模式对于外部世界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中国的经验本质上是中国自己国情的产物,其他国家难于模仿。但是,中国模式所包含的某些理念和实践,可能会产生相当的国际影响,如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渐进改革、不断试验、“良政还是劣政”比“民主还是专制”更重要等。

    今天的世界秩序正在经历一种变革,从一种纵向的世界秩序逐步转向一种横向的世界秩序。纵向秩序的特点是西方把他们的理念和实践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而横向秩序的特点是各国在理念和实践方面既有平等合作,又有良性的竞争。这将是一种更为民主的世界秩序。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欧洲哲学家朋友告诉我的故事:17世纪下半叶的某一天,德国大哲学家莱布尼茨专程来到这里,来到海牙,偷偷地会晤了荷兰大哲学家斯宾诺莎。为什么要偷偷地会见?因为当时斯宾诺萨是一个被教会除名的异教徒。两人一起探讨了一些奇异的思想,包括中国那种世俗的、非神权的治国方法。其实我个人认为,中国今天复兴的背后还是这种非意识形态化的治国理念。莱布尼茨见了斯宾诺萨之后,给一个朋友写了封信,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准备在自己房门上贴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中国知识中心。

    叙述这个故事,并不是要建议荷兰参议院建立一个中国处,因为荷兰有举世闻名的中国学和中国研究传统。但我还是认为我们有必要继续发扬欧洲启蒙时代那些知识巨人的精神,特别是那种开放包容的精神和寻求新知的勇气,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荷兰人的精神。我们有必要以这样的精神和勇气去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治国之道,无论这一切乍看上去是多么异样。

    如果这样去行事,我们就可以避免由于意识形态驱使而误判中国,我们也能因此而丰富我们集体的智慧,从而更好地共同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如消除贫困,反恐,气候变化,防止文明冲突等。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