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履职意识 深化制度优势
3月4日深夜,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萧玉田还在房间整理自己准备提交大会的建议。作为一名画家,萧玉田已连续7年提交关于加大对环京津贫困带进行生态补偿的建议。
“我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就是想让环京津贫困带为国家生态建设而付出努力的农民,能尽快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同时也让国家生态建设更稳步推进。”萧玉田认真中透着执拗。
正是在萧玉田和其他代表连续多年的建议下,国家对这一地区的发展尤其是生态补偿越来越重视。还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多条高速公路竣工、开工,铁路客运专线开始规划。
“我感到十分欣慰。还想通过持续努力,让这一问题彻底解决。”萧玉田说,“对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
实践的不断发展,代表委员的履职意识不断增强,大量议案提案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让代表委员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会外与会内的结合也更为直接。“很多代表和委员的议案和提案更多地体现了他所关注人群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提案议案有了更广泛的民意基础。”李君如委员认为。
三农、房地产调控、教育事业发展……30份由网民精心编写的“E提案”,在今年两会上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拓展思路、撰写提案的重要参考。
“与过去通过部委征集提案思路相比,来自网民的意见,让委员们的提案与群众的想法更合拍。”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组副组长刘晓冰告诉记者,在去年100多份的基础上,今年通过网络等渠道向社会公布的提案数量预计提升一倍。
因议案和提案得到政府有关部门重视,更激发了代表委员有针对性履职、建设性履职的积极性。
“虽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建议提了多年,国家对此的重视不断增强,但还远远不够。我今年还要继续提这方面的建议,这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王学求说。
据两会秘书处的消息,今年大会收到代表委员议案和提案的数量均较往年有所增加,质量明显提升。人大议案组和政协提案组的负责人均表示,这体现了本届代表委员履职三年来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
广开言路,广集民智。人大代表的一次次审议,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有力保障;政协委员的一次次讨论,协商民主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新的起点上加强立法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加强监督工作”……提交大会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对新的一年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继续有效保障人民当家做主作出了部署。
“突出履职能力的提高”、“着力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新的一年,政治协商制度也将继续显现其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
“评价一个制度好不好,首先应该看老百姓是不是从中受惠,能否真正维护老百姓利益,是否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我觉得我们做到了。”周逢民代表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