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河北肃宁

河北沧州肃宁四张“网”网住农家百姓心

2011-01-04 15:15: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网河北频道 

    --肃宁县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工作纪实

    从开春到现在,肃宁县尚村镇内村村的付文峰老汉就成天忙得不亦乐乎。除了他的农民身份外,他还身兼四职:既是十户的调解员,又是村代会代表,作为党代表,他要参加每周三晚上党支部组织的"创优争先"活动学习,作为村皮毛专业社的社员,他每月还要参加一次皮毛业务培训......村里的事儿得抓,乡亲的事儿得管,党内的事儿更得参与,用他的话说,自己加入的这四个组织像四张无形的大网把自己的心"网"住了,又像四根红线,把他和集体紧紧地拴在了一起。虽说忙了点儿,累了点儿,但心里有了根儿,痛快啊。

    付文峰老汉说的"四张大网"指的是该县正在推行的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工作模式。而通过这"四张网",心甘情愿把自己和集体拴在一起的农民在肃宁已不下20万人。

    肃宁县是个传统农业大县,全县33万人口中有29万在农村。农村问题解决的好坏,事关全县发展大局。因此,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肃宁县委、县政府牢牢抓在手上的一项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在工作中,他们注意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该县农民和其他市县农民一样基本处于一种无政府的自由状态当中,管理相对放松失控。而且改革开放以前那种三级管理模式被打破以后,各级党委、政府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管理农民的方式、方法,农民的致富问题、安全问题、管理问题,也就成了整个农村工作当中最薄弱的环节,而保证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就是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 如何把散了的人心收回来,帮农民重新找回集体感和归属感?该县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针对肃宁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四个覆盖"工作模式,即:通过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基层民主政治组织全覆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全覆盖、农村综治维稳组织全覆盖,通过基层组织发挥好管理、监督、服务、引导、培养、教化作用,化解各类矛盾,提供致富载体,解决好农村的社会治理结构问题、安全稳定问题、发家致富问题,近而使肃宁的各项事业保持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党的组织是"主心骨"

    在肃宁各乡村,除了"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党内村官儿外,比全国其他农村还多了一个别样的称呼:"党小组组长"。如果把村党支部书记看做"九品"村官儿的话,他们应试算"十品"了。虽然职务不高,但他们从事的工作,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小觑。他们虽不在村委会办公,但干的是比村委会更细的工作,他们或在村子里的某个协会或在某村办企业任职,但凡自已范围内的事,无不尽心尽力,高效完成。对于"党小组组长"这个称呼,老百姓嫌拗口,有的干脆叫他们"党代表"或是"领头雁"。因为他们都是由村里的党内能人,致富能手来担任的。而在县委组织部的文件中这些编外村官儿最规范的称呼为"农村无职党员岗位"。就是这样一个个"十品官",如今在肃宁已成为党在农村的触角和助手,他们既是信息员,又是指导员,更是宣传员,还是调解员,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按照"党员走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的原则,近年来,肃宁县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把党的组织机构延伸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不断加大党组织机构在农村各个层面的覆盖密度,形成了条块结合、覆盖各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具体工作中,他们不断创新组织机构设置,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在条件成熟的村建立党总支,即在人口2000以上、党员人数50名以上、经济比较发达、新农村建设水平比较高的行政村,改进党组织设置,把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再按行业、产业和党员分布情况分设若干党支部;在农村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即在经济合作组织、各种协会、农业园区、专业批发市场等产业链条的关键点上建立党组织。同时,还在农村维稳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在农村民主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在村民小组中建立党组织、在流动党员聚集地建立党组织、在工业园区中建立党组织、在社区中建立党组织。他们在选准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同时注重将农村致富带头人、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非公企业业主等各行各业的先进党员代表选拔到基层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在选拔确定经济组织、维稳组织、民主组织、村民小组等各类组织负责人时,优先考虑优秀年轻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推行"双向培育,双向转化"工作,将各类组织负责人培养成党员,将党员中的优秀分子转化为各类组织负责人。同时注重加强农村党组织后备力量的储备培养,在重点发展"六类人"入党的基础上,把非公有制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园区、基地负责人及其中层骨干、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全部列为发展对象进行培养,打破名额限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他们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实施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结对帮扶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在各类组织中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如各党小组带头人,负责指导协调本行业、本区域内工作开展,带领群众一起围绕产业、专业搞研究,供信息、学技术,一块研究发家致富,做大做强产业,搞好社会化服务。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肃宁县基本实现了哪里需要党,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需要党员,党员就出现在哪里,使群众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重要环节,时时处处能够体现到党的关怀,党组织也真正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主心骨儿",为农村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付佐乡刘屯村的刘建勇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小伙子有知识,有头脑,村委会早就把他列为入党培养对象,可他总是怕耽误自家的活计,反复推托。2008年,他筹集了几万元资金建了个小小的家庭养殖场,搞起了特种养殖。去年冬,他突然发现有30多只貉子拉稀,不进食了。急得他一下子慌了神儿。他所属的党小组长刘广途得知这一情况后赶到他家,经过分析得知是从邻县一饲料厂购买的饲料出了问题,刘广途二话没说,拉上刘建勇就去了那家厂子,经过义正辞言的反复交涉,厂家包赔了损失。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联系了县畜牧部门的专家,很快治好了貉子的病。看着又重新欢蹦乱跳的宝贝疙瘩,刘建勇对村里的党小组不得不刮目相看了。当晚他悄悄地写了入党申请书,交到了党支部。

    截至目前,肃宁县已建立党总支3个,党小组865个,其中特色产业党小组163个,预计2012年底,全县农村可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