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0日电 题:让公平正义之花更加绚丽——写在“三项重点工作”继续深入推进之际
“大排查、大调处”,一年来,以“调解”为核心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把大量的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一年来,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管理工作,破解了大量管理难题,赢得了群众普遍好评。
“三个至上,四个在心中”,一年来,以“规范”为目标的公正廉洁执法工作,提高了执法水平,提升了公信力。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一年前首次成为政法机关重要“抓手”的“三项重点工作”,在12月20日结束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再次被突出强调。
让社会更加和谐安宁,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继续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政法机关的共同责任,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
社会矛盾化解:形成网络齐抓共管
“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难免起摩擦,矛盾纠纷碍家庭,我用真情感动他。”四川广安市广安区两位音乐爱好者自发创作的歌曲,正在乡镇街道广为传唱。基层群众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大调解”工作体系的赞誉。
广安邻水县城北镇翠柏村,从镇上到村口,开车要走上近半个小时。2004年以来,这里的村民一直被饮用水缺乏的问题困扰,而导致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煤矿采煤使地下水位下沉。
村民与煤矿之间的纠纷,引起了广安市大调解协调中心的重视。中心出面协调市级国土、农业等部门,再加上邻水县委县政府一起,共同调处这个纠纷。
多方协调,多头化解。最终,翠柏村与煤矿之间的纠纷找到了解决方案,地质部门为村民新找了持续水源,农业部门帮助村民调整了产业结构。这样一来,村民不仅不再为用水发愁,还有望摆脱贫困现状。
“在矛盾凸显期,构建党政主导、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长远之计。”四川省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国深有感触地说。
不仅仅是在广安,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共同构成的“大调解”体系,在全国的许多地方都发挥了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科学的预防化解矛盾机制”、“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解决好社会矛盾”……2011年政法工作对化解矛盾纠纷作出了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的部署。
化解社会矛盾,需要真情、真心的付出,也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近年来,各地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正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开。
“加快发展的前提是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种理解和支持又关键在我们干部的决策、言行和作风。”贵州省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介绍说,铜仁地区从2009年开始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超前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引入到了所有重大决策领域。
摸底排查评估风险,举行专家学者、群众代表听证会,出台群众认可的搬迁政策,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一系列措施,让群众从项目建设中得到了实惠,因征地搬迁问题引发的矛盾得到了有效预防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