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述评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

2010-09-01 16:37:1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学习时报 

    三、关于推进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

    如何抓好社会建设?现成的经验就是要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社会建设。好在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功已为我们创造了进行社会建设的雄厚的物质基础,有了进行社会建设的条件,而且经济建设要持续发展,也要求通过社会建设提供科学、人才、智力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支撑,有着客观的需求。所以,在当今中国,重点推进社会建设,就是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关键,其他许多矛盾也可得到较好的解决。

    关于进行社会建设,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重申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开展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推进社会建设的研讨。

    弄清楚什么是社会建设,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建设,怎样进行社会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在全党、全国取得共识。

    科学发展一定是包含社会发展在内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当前,出现了经济报喜社会报忧的局面。把经济社会看作一对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已从经济方面转到社会方面,着力解决好社会建设方面的问题,就非常必要。

    据我们的调查,在相当多的经济发展快的地区,社会矛盾和问题反而越多,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高,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的呼声很高。但是,从最近媒体透露的一些发达地区关于“十二五规划”的信息看,长三角、珠三角的几个县市,人均 GDP已经超过 1万美元,他们还在提今后要实现GDP“三年翻番”、“四年翻番”、“五年翻番”的目标,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则比较空泛,这值得我们深思。

    第二,推进社会建设要有组织保证。

    60多年来,国家建设有一条基本经验,凡是中央决定的战略任务,都必须在组织上落实,要有组织、有干部去贯彻执行才能实现。如果只停留在会议、文件上,那往往就会落空。计划生育是天大的难事,但自上至下建立了计生委,坚持认真贯彻实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新农村建设已经进行了五年,会议开了,六个“一号文件”发下去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三农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在组织上落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一大建设,现在又成为亟待加强的领域,应该建立一个相应的机构,从组织上落实这个战略任务。2007年北京市建立了社工委和社会建设办公室,2009年上海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很有成绩。从这两个市社工委的实践看,他们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最关键的是社会工委的功能定位问题。社工委是做对整个社会建设工作进行宏观统筹协调的工作,还是就社会建设的某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组织工作?现在他们在做的是后者。例如北京市社工委成立了社区建设处、社会组织处,而这两方面的工作在民政部门都有相应的处室,业务就有了交叉,如何明确分工要由市委市政府协调。而要进行社会建设的宏观统筹、规划、协调,则更要由上级组织决定。

    社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事业、社会组织、社会管理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工作,都已经有了相应的机构和部门在做。现在要紧的是整合这些社会工作的资源,协调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把这件大事办好。所以,要像当年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组建国家计划委员会那样,组建一个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的任务主要就是对整个社会建设进行宏观协调统筹,规划,组织,调控,使各项社会建设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现在这些方面的很多工作,都是由发改委中的社会司承担,而社会司只是发改委 35个司局中的一个,显然不能胜任社会建设这个重大任务。这也就是为什么讲了多年要改变“经济这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的状况,而至今没有改变的组织上的原因。把社会司的职能,连同现有的人员和资源从发改委划出来,组建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主抓社会建设,发改委则主抓经济建设,这是做好社会建设工作,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保证。建议选一个省或市或县进行试点,以便取得经验,再逐步推行。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