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人口比美国、日本、俄罗斯、整个欧洲之和还要多的国家,进行了这样一场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没有走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和扩张的老路,在自己内部消化所有伴随现代化而来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整个社会保持了基本稳定,并使中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究竟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全世界都想知道。
我去年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模式的魅力》的评论,就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最近美国有影响的《新观点季刊》把这篇文章和基辛格、斯蒂格利兹、亨廷顿等人的文章编在一起,出版了一个探讨全球化有关问题的专刊。其实不是我的文章写得怎么好,而是西方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反思,为什么西方自己的模式在发展中国家收效甚微,而中国没有采用西方的模式却能够如此迅速地崛起。
实际上,中国的发展模式远非十全十美。恰恰相反,中国模式有不少缺点,甚至还衍生出不少棘手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处理。但与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相比,中国模式还真是不错。西方八、九十年代曾在非洲推行了所谓“结构调整方案”,其特点是削减公共开支、减少政府的作用,结果使非洲本已非常脆弱的国家能力变得更加脆弱。一般认为这是导致非洲国家经济更加衰败、社会危机恶化、艾滋病严重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在俄罗斯推行了“休克疗法”,今天被很多俄国人称为俄罗斯历史上出现的第三次“浩劫”(前两次是13世纪蒙古铁骑的入侵和二次大战中德国纳粹的入侵)。
与西方主导的模式相比,中国模式确实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首先,在处理稳定、改革和发展三者的关系方面,中国找到了平衡点:在坚持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从未有过的连续近30年一个长时期、大跨度的发展,为中国走向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方针非常务实,即集中精力满足人民最迫切的需求,首先就是消除贫困,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20多年来,世界上70%的脱贫是在中国实现的。换言之,如果没有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的业绩,整个世界的扶贫工作将黯然失色。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美国人所说的恐怖主义,而是消除贫困,因为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仍然生活在极其贫困的状态之中,其中8亿人(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还在挨饿。就此一点,中国的经验就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